这段时间,不止一位作者问过我类似的问题:
“EI线上会议,我英语口语不太好,能不能找室友帮我发言?不开摄像头行不行?
我的文章是为了毕业用的,这样会不会有影响?学校会不会让我交视频、录音或者截图之类的东西?”
看似是一个小问题,但背后其实包含了会议流程、EI检索规则,以及学校毕业审核的实际操作方式。今天我就一次性把这些情况跟大家说清楚,让你心里有数。
一、代发言对会议本身的影响
如果你是担心EI检索出问题,那可以先放心——线上会议的发言环节,对文章能否被EI收录,几乎没有决定性影响。
EI检索最核心的环节是:
文章是否被会议集按时出版
会议集是否进入EI数据库的检索范围
而线上发言,本质是会议的一个流程要求,用来展示研究成果,不会像投稿、出版那样直接影响收录结果。
重点提醒:
组委会一般不会对发言人做严格身份核查(尤其不开摄像头的场景),更看重你是否按时完成展示。
代发言在学术圈里并不稀奇,尤其是全英文会议,很多作者都会找口语更好的同事或朋友帮忙念稿。
只要内容是你自己的研究成果,就不会因为“不是本人念”而失去学术效力。
EI线上会议样式
二、对毕业审核的影响
这个问题是很多作者真正担心的,因为文章是用来毕业的。那学校会怎么管呢?
多数学校不查发言环节
在绝大部分高校,毕业审核最看重的,是文章的EI收录证明(检索报告),而不是你在会议上的发言录像。
换句话说,只要检索报告在手,导师和教务处很少追溯到“是谁在会上发的言”。可能的例外情况
导师想要留档:有的导师会要求学生截个图、录个屏,作为“确实参加了会议”的凭证。
学院特殊规定:极少数院系可能要求提交视频、照片,特别是和课题组经费、科研项目挂钩的文章。
联合培养或重点课题:如果你的文章是学校重点任务的一部分,管理部门可能会更严格。
所以,如果你不想留任何视频截图,那最好事先问清楚导师或学院的要求。
三、现实中可能遇到的情况
为了让你更直观理解,我们分成“常见情况”和“少见情况”两类:
情况类型 | 具体表现 | 可能性 |
---|---|---|
代发言,不开摄像头,顺利完成会议展示 | 会议流程无异常,文章正常出版并检索 | 高 |
导师要一张会议截图存档 | 不影响结果,只是留作资料 | 中 |
学院要求提交发言视频 | 罕见,通常只在特殊项目或课题中出现 | 低 |
因未发言被会议拒收文章 | 极低,除非会议有严格规定并提前告知 | 很低 |
四、怎么做更稳妥
提前沟通
告诉导师你打算让朋友代发言,解释原因(如英语表达、发音问题等),多数导师会理解。准备一份备用材料
即使不开摄像头,也可以留一张PPT播放时的截图,或者录下发言片段,以备不时之需。确保代发言内容准确
发言人一定要严格按照你的稿件来讲,避免出现与文章内容不符的地方。
特别是答疑环节,最好提前准备好常见问题的回答,避免临场卡壳。
五、结论
代发言基本不会影响EI检索,更不会直接影响毕业。
学校通常不查发言人身份,但个别导师或学院可能会要求留存会议参与记录。
最稳妥的做法,是提前沟通+留一份备用证据,这样无论遇到什么情况,都能应对自如。
所以,如果你是因为语言问题犹豫是否让朋友代发言,大可以放心去做,只要确保流程顺利,文章按时收录,你的毕业路依然是畅通的。
本文由https://ei.org.cn/整理提供,资料来源网络!